与美签署MCC协议后,尼泊尔又变脸了?暂停SPP框架下尼美军事合作

运维

  今年3月,一份美国与尼泊尔之间的“MCC协议”,引发了外界的广泛,由于尼泊尔是中国西边重要邻国,人们怀疑美国将以此为支点,干预中国内政问题。

  不过,几个月过去了,美尼关系似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尼泊尔内阁会议日前决定,不再推进与美国在“国家伙伴关系计划(SPP)”框架下的军事合作项目。

  前段时间,尼美两国的军事关系非常热络,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查尔斯·弗林等高官还访问了尼泊尔,原本按照计划,尼泊尔总理德乌帕、军队参谋长夏尔玛也将回访美国,但近日却发生了一些变数。

  数日以来,尼泊尔国内对“尼美SPP合作”持激烈反对态度。这是因为该合作,将让美国国民警卫队和尼泊尔军队一起展开所谓的安全合作、防护救灾、人道主义援助等活动。

  尼泊尔舆论普遍认为,这一合作本质上是军事联盟性质,其有损尼泊尔的现有外交政策与国家利益,因此尼泊尔内阁最终决定,否决了这项合作。

  事实上,这一合作项目就是美国“印太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军高官亲自出马,对其寄予厚望,如今项目被否,也就意味着美国的企图未能得逞。不过,美国这么急于推动该合作,恰恰曝露出了其“印太战略”面临的一大困境,那就是找不到多少“可靠的合作对象”。

  首先,美国的“印太战略”,喊出来容易,落地难。美国提出“印太战略”,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刚提出之时,亚洲国家并未认真看待,因为在亚洲国家眼里,其难以作为一个共同概念存在。

  不过,美国从自己的立场,强行捏合了这种概念,也引起了不少国家的追捧。日本、英国、欧盟,都纷纷提出了各自的“印太战略”。

  这些国家跟美国一样,除了一些空话,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由于看不到这一战略的前景,原本处于观望状态的东南亚国家,也逐渐降低了原有的热情。

  其次,“印太战略”在军事与经济领域,双双受挫。美国对“印太战略”最为看重的是其围困中国的战略目标与军事合作手段,但偏偏,各国都不太愿意在军事上与美国大力合作。

  除了处于美国军事占领之下、毫无选择的日本,以及美国的忠实盟友澳大利亚,其他国家都对“印太战略”中的军事成分避之犹恐不及。最被美国看好的印度,也多次拒绝美国,不论美国怎么诱导,印度只是享受着美国给的各种援助,但就是不肯轻易松口。

  当然,印度此举并非因为爱好和平,而是因为其在边境冲突中吃了苦头,知道给美国人当炮灰没有好下场。同样的道理,其他国家也不肯当冤大头,美国争取了一圈,最终只能和日本抱团取暖,搞美日同盟。

  军事上受挫,美国转而寻求建立经济包围圈,日前,美国总统拜登亲自出马,为“印太经济框架”揭幕。但美国既不肯赋予这个“框架”以法律地位,又不肯在关税与市场上给予各国优待,因此这项“经济围堵中国”的计划也并不被外界看好。

  最后,美国试图与尼泊尔加强合作来实施宏大战略,更是痴心妄想。美国的“印太战略”若想发挥作用,必须有欧盟这种体量的经济体加入其中,否则拉拢再多的国家,也不可能困住中国,可在现实中,美国连印度、东南亚都说服不了。

  美国当然不甘心这样的挫败,于是转而寻求与尼泊尔合作,但出于自身安全的考量,尼泊尔比别的国家更害怕美国从军事上插手该国内政。尽管美国高官亲自出马施压,最终尼泊尔还是没给美国面子,反而借此当做向中国示好的契机。

  美国的“印太战略”执行成这个样子,主要是由于当前的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2021年美军退出阿富汗战争,以及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让各国都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了美国对地区事务掌控力的下降。

  不管是军事、经济、还是意识形态上,美国都失去了过往那般强大的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哪个国家会愿意把自己的命运与美国绑在一起,尼泊尔拒绝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也称得上是作出了明智之举。

标签: 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