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的玫瑰花,价格高,需求依然旺盛;节假日的酒店,价格比平常高出不少,却还是供不应求。没错,这种需求增加引起价增量增的商品叫吉芬商品。
这是一个久远的故事,发生在爱尔兰,一个“成也土豆,败也土豆”的事。起初英国人无法接受土豆,就把土豆送到了潮湿、多云、寒冷的爱尔兰。相比起小麦和大麦,土豆的产量高出许多,这让越来越多的爱尔兰人选择种植土豆,土豆产量高,同样的土地上,更好养活全家。 当时,爱尔兰小伙子要娶老婆是要攒钱买地的。 只有展示自己有土地,有养家糊口的能力,才会有姑娘嫁给他们。种植土豆,只需一小块土地就能维持生计,他们只要花更少的钱就可以买到一块能养活自己的土地。于是好多大龄青年都脱单了。
但是,就在1845年,一种引发土豆枯萎病的真菌席卷欧洲,这种病害可以使土豆变黑,直接在地底下枯死。 爱尔兰的土豆品种更是不多,并且全部都没有抵抗真菌的基因,于是这种病害很快肆虐全国,造成土豆产量巨减。 饥荒的到来,让爱尔兰人民措手不及,人们担心基本的生存问题,所以会通过囤积淀粉属性食物来度过难关,即使价格节节攀升下,因为你会担心你现在不买别人在抢,随着商品物资越来越稀缺价格还会越来越高,在生命价值下会便不计成本的考虑问题了。
需求和价格是负向关系,具体说,就是随着价格的增加,需求下降,在图像的表现就是斜向右下方。这样看起来,吉芬商品似乎违背了价格需求曲线定理。其实不然,吉芬产品只是一个现象,仍然可以用需求定理来解释。
在微观经济中认为,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是自变量,价格变化导致需求变化,所以需求是因变量。现在其他条件已经改变,这个其他条件包括预期,其他商品的价格,人口,偏好等等。其中,预期效应有时候会带来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的反常现象,这是因为人们普遍有“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同理,土豆价格上涨,需求量反而上升,是因为消费者收入较低,买不起其他食品,或者说,消费的主食因收入的限制而只好采用土豆,当土豆价格上涨时,他们预期价格还会涨,于是就去抢购了。但考虑“其他条件”后,整条需求曲线就向右移动了,也就是说已经不是同一条需求曲线了。而因为这个移动,需求量也就增加了,但这个增加并不是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当然,考虑了“其他条件”,并不等于推翻了需求定律。
有一个误区需要澄清,吉芬商品不一定是在经济不景气这个特定时期存在,在日常也比较常见。比如疫情下的“口罩”、“84消毒水”、“双黄连”,尽管价格高,但是大家的需求依旧很旺盛。
本科学生如果想要看懂资产负债表,从事金融行业,最简便的办法就是通过考取一些行业相关的证书,本科阶段,能够考的比较有名头的证书就是CMA和ACCA,一个考两门一个考13门,CMA快的话一年内考完,ACCA再快再快也要两年,一般都是两年半左右考完,培训费上来说CMA是ACCA的一半不到,相对更加轻量化。所以可以根据大学的实际情况决定如何报考。
想考CMA,但不想报一万多的网课,可以自学吗
我,了解更多CMA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