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书协草书委员会第八回“同题竞书”活动

网站UI设计

郑州市书协主席罗鸣题字

  前 言

  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古往今来,在众多的书体中,草书以善抒情、易宣泄、技法强等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的追随者。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其发源可追溯至汉代,章草起于西汉,盛于东汉,字体具隶书形式,字字区别,古朴有致,不相纠连;今草起于东汉末期,风格多样,笔势秀丽,右军父子擅长今草,创下帖学一脉之规范,后续更有唐朝孙过庭《书谱》胎息右军,秀美可人;狂草亦称大草,笔意奔放,体势连绵,如颠张醉素的《古诗四帖》《自序帖》都是狂草的巅峰之作; “大草”与“小草”相对称,大草纯用草法,难以辨认,张旭、怀素善此,其字一笔而成血脉不断。

  清人《钝吟书要》谈学草书法云:小草学献之、大草学羲之,狂草学张旭不如学怀素。怀素的草字容易辨认,字迹清瘦见形,字字相连处亦落笔清晰易临。张旭字形变化繁多,常一笔数字,隔行之间气势不断,不易辨认,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称张旭草书以“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而有动于心,必于草书挥毫发之”,故学张旭难。

  在历代书法名家中,只有草书有“草圣”之称,可知草书之难。

  当代人学习草书,就资料上而言,前人所不能比拟。智能手机时代,海量的高清书法资料,便捷的学习方式,都为现代人学习书法提供了优渥的条件。古人得名迹数行,细心研摹,便可成家。拥有海量学习资料的现代人,学习草书,无疑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既然选择了草书,那就义无反顾地爱上她吧。虽“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但终无悔也。

  郑州市书协草书委员会

  2022年10月17日

  本期同题竞书创作内容

  秋江独钓

  明 王恭

  萧条惊叶堕,孤坐子陵滩。

  积水摇棕树,微风扬竹竿。

  雁催秋色晚,霜降笛声寒。

  钓罢行来夕,枫桥日又残。

  参展作者名单

  薛明辉 张国强 姬卫明 汪学军 王文伟 王若愚 朱建国 张允汉 杜军帅 郑保军 李聪颖 张海军 刘凇海 闫伟杰 韩国林

薛明辉作品

  创作心得

  虽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面对萧瑟秋景容易伤感。古人写秋天的诗词,除极少数外,大都是悲伤的情绪。自兰台子渊赋以来,自古文人便有悲秋一说。王恭这首秋江独钓,把秋景秋物、秋声秋色,有机地融在一起,如同一位高明的运镜大师,通过近景、远景的变化,以无声之韵,构成了一个和谐的艺术整体。

  好的内容,让人有写的冲动。当代书法创作,大多是抄写前人诗词,极少原创内容,几十年来,无不如此。试想百年之后,后人研究这个时代的文本,多是抄写前人诗词,不知又该做何想法?

  以乡贤文安公草书法写此诗,然技多有不逮,惭愧。

张国强作品

  创作心得

  重回竞书已坦然面对、但寻得完美还觉力亏!实际行动深知本我之境!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平原气在中,笔墨不可补、毛颖足吞虏!联系到黄道周“书法乃学问中第八、九乘事”“及”书法遇小物而通大道”的说法,便可明白这一点。今后之书更得立足师古深挖浅出。尽求得不辱世人之眼!

姬卫明作品

  创作心得

  录一段范曾先生语,算是这次竟书的心得吧!

  “我们为什么要反复地、不停地、几十年如一日地去临帖呢?我想有三个阶段:首先我们反复地、持之以恒地去临习一个优秀的书法作品,我们可能会渐渐走入它的形似,这是第一步;我们反复地、持之以恒地不断临习一个经典的书法作品,我们可能会达到神似;那么我们再不断地持之以恒地临习这个优秀的作品,我们可能会走入这个书家的精神世界,甚至对他的书法作品以外的境界有更过的理解”(范曾《书道法自然》)

  注:拙作“独坐”应为“孤坐”

汪学军作品

  创作心得

  草书章法变化的处理,不外乎“变”与“不变”。“不变”在当代来说,似乎是个贬义词,名声甚糟,但它并非一无是处,如在基调确立、风格塑造上,它就功不可没。尤其当我们进入孙过庭所说的“人书俱老”的时候似乎就属于这一种状态。“变”似乎千态万状,难以捉摸,其实也不过“渐变”和“突变”两种而已,与人在中年状态相仿。

  渐变与突变,主要依据变化程度及有无过渡加以划分。在章法中,渐变和突变也主要通过线条之粗细、曲直;字结构的欹侧、大小、错位;字间、行间距离的疏密;用墨的变化等方面体现出来。

王文伟作品

  创作心得

  本次作品完成该是在10月10上午,应朋友之邀写幅四尺整纸,完后感觉不错就趁热打铁一气而呵成,这是我写大草的又一次尝试。写给朋友的加怀素小草的元素多些,这件作品却怎么也出不了那样的效果,刻意的东西未必好,随心,随性道法自然吧!

王若愚作品

  创作心得

  多练习,多动手,多学习,艺无止境,学无止境。才能在创作的时候做到自然流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朱建国作品

  创作心得

  书法又是强调内外功结合,那就要求除了读帖还有要临帖,临帖练字是书法的内功夫,所谓“笔突万支”"笔家成山”, 临帖习字,需要长时间的临帖中反复揣摩其字形结构方能奏效,从模仿形质到追求意境,进入艺术创作的形象思维。

  本次创作难点字与字,字与字组的内在联系上,还有很多欠缺,点画的质感差强人意,气息没有平静下来,还有气走笔断的现象,有些点画蓄力发力的时候,还是有些犹豫,不够沉稳,速度过快。好好学习练习,循序渐进,坚持不懈!

张允汉作品

  创作心得

  临帖热身即兴创作,不尽人意,继续努力加油。

杜军帅作品

  创作心得

  草书创作考验着一个人的基本功,无论是间架结构,还是字法的准确性,笔者要具备娴熟的用笔技法,以及良好的制锋能力,还要加上书写时内心情感的表达。草书作品中使转很多,对控制笔锋的能力有较高要求,一个高水平的书者在草书的创作中,往往能将笔锋用到极致。在行笔时,或中锋或侧锋或拖笔,转换自如,潇洒运用,锋即是书者的心性之体现,亦是境界之舞者,锋在纸上舞蹈,亦在书者的心灵中游走。本次同题竞书又是一次提升自我的机会,我在创作前进行了多次练习,最终挑了一副相对满意的创作。我想,学习草书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以后要更多的沉下心来多加练习,望各位师友指正。

郑保军作品

  创作心得

  正是秋意,虎歌啸啸…

  西山下起了雪,一大早,我便披上了棉袄…

  冷秋到,恰逢秋诗,一腔热忱,身临其境,弄潮。墨寒纸干,手冷身孤,洒下了一片"残"相。

  阅罢,自言道:乱?不乱,怪放。

  悟:"似乱非乱,乱而不犯"是为心得也。

李聪颖作品

  创作心得

  每一次“竞书”都有收获,本次内容中有许多字在前几次中有出现,对其草法更加准确,书写也更加确定。尊重自己内心想法,多写多练,不断尝试,把心中所想逐渐表达出来。本次作品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望各位指正。

张海军作品

  创作心得

  章草“下笔有源”,欲习章草,须明其“源”。“源”,既包括章草书体之来源,也包括章草草法之来源——其结字与笔画形成的规律。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能胸有成竹、下笔“不生软”,才能做到“楷法用笔”,笔画分明,准确而又美观。清孙星衍《急就章考异序》云:“急就之体盖出于篆”,因为有的章草是从草篆脱形而出,所以它带有篆书的影子便不奇怪。章草从隶更好理解,因其本从隶书之“捷”。有的章草是从古隶,其草法约定俗成而被沿用。

  欲辩草法,须明其变。草法初创,应有其理。后如研究,云其从篆从隶,均无不可,然而其产生与发展必有过程,必从实践中逐渐总结完善。本期同题竞书仓促完成,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刘凇海作品

  创作心得

  本次同题竞书的内容为明代诗人王恭的《秋江独钓》。该诗描绘了一幅黄叶飘飞、孤雁哀鸣、笛声清寒、残阳西沉的秋江独钓图,意境萧瑟幽远,极具画面感。

  本次书法创作,我仍然沿袭二王一路的风格,以求通过此种方式的锻炼,掌握尺牍形制的创作,同时保持风格的前后统一。

  书法之路艰难漫长,求之不易,犹如玄奘西天求佛,所遇都是艰难困苦。因玄奘曾立下宏愿,取真经解万万苍生之苦,由此泅渡彼岸,永不回头,直指西天。

  学书法,我们就得有玄奘取经般的精神。因为书法技法的学习锤炼,艰难而枯燥,每一个点画质量的提高,都需要千百次的重复练习。没有坚定的意志,锲而不舍的精神,就难以攀登书法的高峰。

  我们不断追寻书法道路的原因在于:人的本质是在不断逐求进步的。宇宙无垠,沧海浩瀚,在无穷的时空中,人是多么的渺小。如果生命在纵向、横向得到拓展,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这是我们人生的意义。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由于水平的提高,领域的拓宽,境界的提升,信心得到增强,价值也得到体现,这是我们的源动力。

  累有所值,苦也有所值。因此在追寻书法的道路上,让我们策马奔腾,继续前行!

闫伟杰作品

  创作心得

  在法度之中的艺术创新才是草书的价值追求。

  古人之草书,尤其是狂草,行笔如风行水,轻盈自若,源源不断,飘不羸弱,快不野怪,慢不凝滞。

  笔法奔放游走,情感宣泄淋漓,但始终遵循法度,并隐藏在点画之间。达到了法度与性情的完美结合。

  法度决定了草书的结体姿态之美,性情体现出草书的意境神韵之美,二者相映生辉,对立统一于作品中,不宜偏颇哪一个方面。

  所谓格高调雅,格就是法度规范,雅就是艺术魅力。在草法规范的基础上创作出格高韵胜的草书作品才是草书艺术的追求。

韩国林作品

  创作心得

  收和放是一对矛盾体,相反相成。在书法技法上时常运用,在书法作品中,无时无处不体现出运笔、用墨、造型、章法的含蓄内敛与舒展开张,并以产生对比,形成字势,创造节奏,求得平衡。书法各体中都有各自的收放特点和规律,相对来说,正书收放比较含蓄,而行草书要夸张些。象篆、隶、楷收放主要表现在字内,行草书的收放除一单字收放外,还有字间行间,块面与块面之间的收放。

  如何做到收放自如,经收集整理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笔速与字体的关系,二是笔速与风格的关系,三是笔速与节奏的关系,四是笔速与用墨的关系;同时,做到收放有度,灵活机动,师古不泥,自然天成,最高境界是让人感觉不到书者在使用收放。这是大体原则,在书法实践中,同一 书体的收放程度、方法、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如草书:大草放的多一些,收的少一些;小草收的多一些,放的少一些。最终达到收放结合,虚实相间,浓淡适宜,和谐统一。

  审阅:薛明辉 张国强

  编辑:李聪颖

  欢迎大家

  郑州市书法家协会

  郑州市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

标签: 网站UI设计